Vitamin K1 & K2 Absorption Myths: Why 300g of Leafy Greens Still Isn’t Enough
学习时间: 2'

维生素K1/K2吸收误区:300克绿叶菜远不够!一篇搞定

Louise W Lu

作者

Louise W Lu,博士、公共卫生硕士、医学实验学士

Lilly Yutong Liu

撰写或审阅人

刘雨桐(Lilly Yutong Liu),注册营养师,奥克兰大学营养学博士研究生


 
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聊到了为什么 钙、维生素D3、K2 和 K1 缺一不可,一套完整的骨骼营养策略,必须将这四者搭配使用,才能真正预防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。如果你还没读过,可以先看这篇:钙、D3、K2、K1缺一不可:最新骨骼营养策略解密

文章发出后,有学员私信问:“我看到网上说,只要每天吃300克绿色蔬菜,比如菠菜、莴苣,就可以摄入超过400微克的维生素K1,那是不是就不需要额外补了?”

维生素K是最容易“吃得够、吸收却不够”的营养素。

表面上你摄入了足量绿叶菜,但真正进入血液的可能不到10%。K1吸收率受脂肪搭配、烹饪方式、个体消化力等诸多因素影响。

维生素K确实是一种“食物导向”的维生素,但同时,它也是最容易 高估摄入量、低估吸收效率 的营养素之一。

特别是当你开始关注血管钙化、骨密度、心血管健康时,K1 和 K2 的协同作用就变得至关重要。

本篇将带你完整解析:

  • 每天吃300克绿叶菜,维生素K1真的足够了吗?
  • 吃纳豆和蛋黄,就能补足K2了吗?
  • 为什么你吃得多,却吸收得少?
  • 靠饮食,真的能满足身体对K1/K2的全部需求吗?

真正的问题,不是你吃得不够,而是你吸收得不够。现在,是时候重新认识维生素K了。

 


 


Jump to section:

 


 


1|为什么吃了300克蔬菜,仍然缺K1?吸收率才是真相

很多人以为,只要每天吃进足够多的绿色蔬菜,比如菠菜、羽衣甘蓝、莴苣等,就能轻松补足维生素K1。但临床研究却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:我们“吃进去的”,和“身体能吸收的”,往往差距极大。

📌 2020年发表在《Frontiers in Nutrition》的一篇系统综述指出,从深绿色叶类蔬菜中获得的 K1(植物甲萘醌)生物利用率往往低于5%。换句话说,就算你每天吃到300克菠菜或甘蓝,这些蔬菜中所含的400微克以上的K1,最终能进入血液的可能也只有20–40微克

这是因为:

  • 植物中的 K1 紧密结合在叶绿体的结构中,难以释放。
  • 除非搭配大量油脂并经过充分咀嚼与烹调,否则这些 K1 很难被肠道吸收。
  • 肠道中的胆汁酸分泌、脂肪酶活性等个体差异,也会进一步影响蔬菜中K1的吸收效率。

也就是说,“看起来吃得够” ≠ “身体真的用得上”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吃素、蔬菜摄入量高的人,骨密度仍偏低,甚至体检报告提示 K1 缺乏或凝血功能轻度异常。

 


 


2|K2 在哪些食物中?我们吃得到吗?

许多人以为,只要吃点纳豆、蛋黄、动物肝脏,K2 自然就够了。但现实远没这么简单。

首先,我们来看一下 K2 的食物来源:

  • 发酵类食物:纳豆(MK-7 含量最高)、某些奶酪、酸菜、韩国泡菜
  • 动物性食物:鹅肝、鸡肝、蛋黄、奶油、某些全脂乳制品(富含 MK-4)

看起来种类不少,但请注意以下几个现实限制:

  • 纳豆虽然富含 MK-7,但本身是低脂食物,每 100g 纳豆仅含约 5g 脂肪,无法提供足够油脂来促进脂溶性 K2 的吸收。
  • 动物肝脏与鹅肝确实富含 MK-4,但许多人不常食用,或出于胆固醇顾虑而避免。
  • 奶酪等发酵乳制品所含 MK-7 含量极低(约 1–10 μg/100g),不构成有效补充来源。
📌 更重要的是:维生素K2是脂溶性营养素,必须伴随一定油脂摄入才能有效吸收。若你属于以下几类人群,更容易在饮食中“吃到却吸收不了”:
  • 为了减脂而采用长期低脂饮食者
  • 患有高胆固醇、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,医生建议限制动物脂肪摄入者
  • 有心血管疾病风险(如家族病史、动脉硬化)者,长期遵循低胆固醇饮食
  • 正在服用降脂药物(如胆汁酸螯合剂、statins)的人
  • 胆囊切除者:因缺乏餐后胆汁集中释放,脂肪与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效率显著下降
  • 患有脂肪吸收不良、胰酶分泌不足、或胰胆管阻塞等消化系统疾病者

换句话说,就算你有吃纳豆、有吃鸡蛋、有吃发酵乳酪,如果没有搭配油脂、或本身消化脂肪能力不足,K2 也很难进入你的血液。

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上常见脂肪吸收不良人群(如肠胃疾病、手术后恢复期)易出现骨质疏松、血钙波动的问题——并非缺钙,而是缺乏 K2 协助钙进入骨头。

 


 


3|K1 可以转成 K2 吗?肠道菌群能不能自己“发酵”出维生素K2?

不少人会说:“我已经吃很多绿叶蔬菜了,K1应该够多了吧?肠道菌也可以自己发酵出K2,不用补。”

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——我们一起来拆解这个迷思:

01|K1 可以转化为 K2(但仅限 MK-4,且效率极低)

  • 维生素K1(Phylloquinone)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中,例如菠菜、羽衣甘蓝等。
  • 可以在动物体内酶促转化为 K2 的一种短链形式:MK-4,但这种转化只在 肝脏、胰腺、脑部等特定组织进行。
  • 转化效率极低——你需要摄入大量K1,才能生成微量MK-4。
  • K1无法转化为其他重要的K2形式,例如MK-7、MK-9、MK-10,这些才是能在血液中循环、带来心血管与骨骼保护效益的形式。
📌 所以:K1并不能替代K2,更无法弥补K2摄入不足的问题。

02|肠道菌群可以合成K2?可以,但吸收不了!

  • 一些肠道细菌确实可以“发酵”产生维生素K2,尤其是MK-7 到 MK-13 等长链形式。
  • 常见能合成K2的菌种包括 Bacteroides fragilisEubacterium lentumPropionibacterium 等。

但问题在于:

  • 这些合成过程发生在结肠(大肠的末端)
  • 而维生素K的吸收位置却是在小肠(空肠、回肠)
  • 因此,肠道菌群合成出的K2,大多来不及被吸收,就已经随着粪便排出体外

✅ 只有极少数情况下(例如肠漏、严重炎症),这些微量K2可能进入血液,但这并不代表是健康有效的吸收路径。

03|“我不缺K2”可能只是错觉

多数人以为自己“应该不缺K2”:

  • 吃蔬菜:有K1;
  • 吃纳豆:觉得补了MK-7;
  • 肠道菌群健康:应该能“自己合成”K2。

但实际上,你可能:

  • 缺乏能有效吸收的K2形式(尤其是MK-7 与 MK-9);
  • 饮食中过度限制油脂摄入,K2无法吸收
  • 依赖发酵产生的K2,但身体根本用不上
📌 换句话说:如果你希望K2真正进入血液、发挥“清除血管钙化”“送钙进骨头”的作用,仅靠食物与菌群远远不够。

 


 

4|食物吸收太低时,怎么补才有效?

既然从食物中补 K1 和 K2 都很容易“吃进去、吸收不到”,那么,保健品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?答案是肯定的——前提是你选对了、吃对了。

01|选择对的形式:MK-7 是最稳定、最易吸收的 K2 形式

  • MK-4 是短链形式,半衰期非常短,通常需要一天补充 2–3 次,剂量也需更高。
  • MK-7 是长链形式,能在体内维持较高浓度达 72 小时,更适合日常保健。

👉 对于普通人,MK-7 是更值得优先考虑的补充形式,尤其是发酵来源的 “全反式(all-trans)MK-7” 型,稳定性好,活性高。

02|脂溶性维生素,需要和“脂肪”一起吃

  • 空腹服用 K2 几乎无法吸收
  • 与脱脂牛奶、清汤、蔬菜沙拉一起吃,也可能几乎没有效果

✅ 最推荐的方式是与早餐中含脂肪的食物一起吃(如全脂牛奶、鸡蛋、坚果等),或配合含油脂的营养补充剂一起服用,例如:

03|谁最该优先补 K2?这 3 类人要特别注意

  1. 常年饮食清淡、几乎不碰动物脂肪的人(容易 K2 摄入不足)
  2. 骨密度偏低、常抽筋或有关节问题的人(需要 K2 帮助钙定位)
  3. 有血管钙化、脂肪代谢紊乱、高血压/糖尿病家族史的人(K2 有助清除血管钙斑)
📌 提醒: 如果你吃钙片、鱼油、骨质疏松营养组合,却没有搭配维生素 K2,很可能会“补错位置”——钙进了血管,反而增加斑块风险。

04|复合配方还是单方补剂?看你是哪种需求

补充形式 适合人群 推荐理由
纯 K2(MK-7)单方软胶囊 需要精准补充者;合并服用钙剂 / 鱼油 / 维 D 者 剂量清晰,可灵活调整
K2 + D3 + 钙 / 镁组合 骨质疏松高风险群 协同作用强,适合中老年人群
K2 + Omega-3 复合软胶囊 同时关注心血管与骨骼健康者 一粒兼顾油脂 + 脂溶性维生素吸收

 

作者介绍:

Louise W Lu

Louise W Lu

新西兰注册营养师(注册号:82021301),营养科学博士,奥克兰大学荣誉讲师。Louise 将临床研究与公共健康实践相结合,致力于帮助更多人吃得更科学、活得更健康。

所有文章 •  官方网站

Alexandra V Goldberg

Alexandra V Goldberg

新西兰注册营养师(注册号:20-02273),专注营养、药物化学与护肤。Alexandra 擅长术后恢复、肠道耐受调整与体重管理,帮助客户以科学方法实现健康目标。

所有文章 •  官方网站

Michelle Ordner

Michelle Ordner

注册护士(RN)
Michelle 的专业领域涵盖医疗护理、营养输注及更年期照护。她于 1991 年在新西兰开始护理职业,并在美国从事重症护理长达 17 年。回到新西兰后,她接受了美容医学和干细胞疗法培训,并取得了英国认证的静脉营养资格证书。她目前专注于更年期整合式健康管理与疗愈。

所有文章  •  官方网站

Michelle Ordner

Joyce Liu

整体营养助理教练
拥有超过 12 年乳品行业经验,并具备跨境品牌战略背景。Joyce 正在进修营养科学,专注于将食品科学、消费者行为与公共健康相结合。她热衷于循证营养,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靠的健康方案,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饮食选择。

所有文章 •  官方网站

Schynell Coutinho

Schynell Coutinho

注册营养师,营养学硕士
Schynell 是新西兰注册营养师,具备《2003年健康从业者能力认证法》下的执业资格,并拥有营养学硕士学位。她致力于通过科学而温和的方式,帮助人们建立更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。
她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实用解决方案,始终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,与每一位客户建立互信关系,共同实现健康目标。
Schynell 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与健康公平的坚定倡导者,致力于在新西兰推广尊重文化差异的整体健康模式。

全部文章  •  官网

Lilly Yutong Liu

刘雨桐(Lilly Yutong Liu)

注册营养师,奥克兰大学营养学博士研究员
刘雨桐是新西兰注册营养师,目前于奥克兰大学攻读营养学博士学位。她在 DietRight 提供老年与术后人群的临床营养支持,同时从事胰腺疾病中的营养干预与生物标志物研究。她具有医院营养评估、RedCap 数据管理及中英双语研究协调经验,致力于推动科学严谨、具文化敏感性的个体化营养方案。

全部文章  •  官方网站